青岛地铁通不通车,老百姓先通了心病。
你知道西站地铁啥时候通吗?
知道啊,2026年底。
你信这话?
……我只是知道而已,又没说我信。
这是去年在青岛西站外,两个出租车司机蹲在烟头上聊的段子,不小心被我听见了,顺手记下来了。
不是为了搞笑,是因为这事儿,确实挺荒唐的。
西站,一个一线城市的交通枢纽,竟然到现在都只能靠腿和出租连接外界,听着都像笑话。
不,别误会,地铁不是没修,是修得太慢。
慢到市民等得都把希望熬干了。
说是2021年开工的2号线二期,修了5年还没通,上回看盾构机数据,说34个区间全通了,93台盾构机下地咚咚咚,还挺热闹。
可这热闹,跟西站没关系,跟高新区更没关系。
因为高新区,根本连个像样的站都没有。
笑了吧?
别急,还有更魔幻的。
青岛已经开通8条地铁,总长度352公里,日均150万人坐车,全国排名进前十。
这看上去很牛。
可你住在内陆试试看?
什么城阳、即墨,站点密度比海边少三分之二。
你说这不是差别对待,是啥?
最烦的还不是慢,是那种装作什么都在计划中的嘴脸。
城阳那边天天挤公交,空气稀薄得像是在抢氧气罐,结果人家给你画了个饼,说未来会有10号线、18号线、什么什么线……全是以后,全是将来,现在呢?
就一个8号线支线,连个正式地铁的自尊都没混上。
城市规划部门倒不是没回应,他们说啥来着?
设站依据是人口密度、地下条件、交通需求综合考量。
说白了就是:你那人不够多,地不够好,坐车的理由不够强。
那您规划时不是说高新区是发展重点吗?
现在反倒成了等车荒地?
到底是车少,还是人不配?
其实青岛这几年地铁修得确实狠,一口气上8条,三期7条线投了近千亿。
可老百姓的获得感,是修不出来的。
你可以吹技术,说啥6号线一期用了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,运行效率提升30%,轮椅上下车更方便。
可你吹归吹,西站人还是得提前一小时打车,提前两小时排队。
技术跑赢了时间,跑输了现实。
有朋友说:城市建设需要阶段推进,不能一蹴而就。
这话也对,但修来修去,怎么总是一蹴就就到了滨海一带?
高新区和内陆,是被计划遗忘的角落,还是被现实抛弃的鸡肋?
更何况,你说拆迁难,地下情况复杂,那金水路一带呢?
人口稠密、交通需求大,地也好,咋也没设站?
说到金水路,不得不提那个经典场面。
一个中年大叔在规划图前大声喊:修地铁不是为了我买房,是为了我能早点到厂里打卡!
那声音真高,搞得旁边保安都一愣。
这不是情绪,这是现实。
你站的每一块砖,躲的每一个弯,老百姓全记得清清楚楚。
再说个反差大的:青岛还得了智慧城轨大会大奖,说啥年省500万度电,相当于少排4800吨碳。
环保是好事,但你得让大家先上得了车,再谈怎么低碳出行。
连站都没的地儿,还谈什么智慧运营?
和智慧马桶一个概念:挺智能,就是贵。
你别说,最扎心的还是一句话:青岛的地铁,修得越来越像一份房地产说明书,而不是城市交通骨架。
往哪修,谁最热,谁最有升值空间,基本一眼看得出来。
内陆?
对不起,房价不高,地铁就慢慢来。
至于未来,青岛说2028年前这8条线都会陆续通车,能带动5万个工作岗位。
这话听着耳熟。
是的,三年前他们也这么说过,那时候说的是2025。
现在你回头看看西站,还在等。
不过啊,别把希望都丢了,等地铁这事儿,也挺锻炼意志。
你可以练腿力、练早起、练情绪管理。
说不定到2028年,咱不仅车通了,心也宽了,脚底老茧都能跑马拉松了。
哦对了,最后提醒一句:你家门口地铁几号线来着?
还在图纸上飘着?
别问了,问多了地铁都不好意思通车。
扬帆配资-证券配资平台-网上配资股票-股市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